登录 注册  |
病毒学原理(Ⅱ)——致病机理与控制(原著第三版)
暂无评分 作者:(美)S. J. 弗林特(S. J. Flint)等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01月 ISBN:978-7-122-19535-7 中图分类:Q939.4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 > 病毒(滤过性病毒) )
评分: 借阅次数:0 收藏人数:0 推荐次数:0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编委会 译者序 译者的话 前言 目录页 1 易感宿主的感染 1.1 引言 1.2 简述病毒致病研究的历史 1.2.1 微生物传染源 1.2.2 最早发现的人类病毒 1.2.3 病毒致病机制研究的黄金年代 1.2.4 新千年与病毒致病机制研究 1.3 感染的基础 1.3.1 一系列不幸事件 1.3.2 感染的起始 1.3.3 病毒的侵入 1.3.4 成功的感染必须调节或逃避宿主的防御 1.3.5 病毒的传播 1.3.6 病毒对器官的侵害 1.3.7 病毒的嗜性 1.4 展望 2 人群的感染 2.1 引言 2.2 病毒致病机制 2.2.1 统计学 2.2.2 流行病学 2.2.3 排毒 2.2.4 病毒感染的传播 2.2.5 地理与季节 2.2.6 病毒的毒力 2.2.7 宿主对病毒性疾病的易感性 2.3 展望 3 病毒攻击与宿主防御的抗衡:早期作用 3.1 引言 3.1.1 初级的物理和化学防御 3.1.2 感染的第一个重要时刻 3.2 固有细胞防御 3.2.1 单个细胞如何探测来自外界的入侵 3.2.2 受体介导病原相关分子的识别 3.2.3 细胞因子是固有细胞防御的初级产物 3.2.4 干扰素:早期预警和起作用的细胞因子 3.2.5 细胞凋亡(细胞程序性死亡) 3.3 敌对的细胞质:其他的固有防御 3.3.1 自噬 3.3.2 表观遗传沉默 3.3.3 RNA沉默 3.3.4 胞嘧啶的脱氨基作用[Apobec(载脂蛋白B剪接复合物)] 3.3.5 Trim蛋白(三重相互作用基序)蛋白 3.4 展望 4 免疫防御 4.1 引言 4.1.1 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反应 4.2 天然免疫反应 4.2.1 一般特征 4.2.2 哨兵细胞 4.2.3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4.2.4 补体 4.2.5 炎症反应 4.3 适应性免疫应答 4.3.1 一般特征 4.3.2 适应性免疫系统的细胞 4.3.3 适应性免疫:来自于携带不同的抗原受体的淋巴细胞的行为 4.3.4 抗原递呈与免疫细胞的活化 4.3.5 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4.3.6 抗体应答 4.3.7 免疫系统与脑 4.4 免疫病理学:免疫反应过度引起的机体损伤 4.4.1 免疫病理损伤 4.4.2 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抑制 4.4.3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4.4.4 自身免疫病 4.4.5 异源T细胞免疫 4.4.6 使免疫系统“短路”的超抗原 4.4.7 自由基介导的机制 4.5 展望 5 感染模式 5.1 引言 5.2 生活周期和宿主防御 5.3 生长的数学与感染模式的相关性 5.4 急性感染 5.4.1 定义和必要条件 5.4.2 急性感染倾向于被控制和清除 5.4.3 抗原变异为急性感染提供了选择优势 5.4.4 急性感染是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 5.5 持续性感染 5.5.1 定义和必要条件 5.5.2 无效的固有或天然免疫应答可促进持续性感染的发生 5.5.3 通过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使持续性感染持久存在 5.5.4 削弱免疫监视可能导致持续性感染在组织的建立 5.5.5 当免疫系统细胞被感染时可能发生持续性感染 5.6 两种引起持续感染的病毒 5.6.1 麻疹病毒 5.6.2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5.7 潜伏性感染 5.7.1 一般特征 5.7.2 单纯疱疹病毒 5.7.3 EB病毒 5.8 慢发性感染:Sigurdsson的遗产 5.9 顿挫性感染 5.10 转化感染 5.11 展望 6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致病机制 6.1 引言 6.1.1 世界范围内的问题 6.2 HIV是一种慢病毒 6.2.1 HIV的发现和鉴定 6.2.2 HIV复制周期典型特征和辅助蛋白的作用 6.3 胞内靶蛋白 6.4 传播途径 6.4.1 病毒传染源 6.4.2 传播模式 6.4.3 传播机制 6.5 感染过程 6.5.1 病毒表型和感染的免疫细胞指标 6.5.2 感染应答的多样性 6.6 细胞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 6.6.1 CD4+T淋巴细胞 6.6.2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6.6.3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6.6.4 B细胞 6.6.5 自然杀伤细胞 6.6.6 自身免疫 6.7 HIV的免疫应答 6.7.1 体液免疫应答 6.7.2 细胞免疫反应 6.7.3 小结:关键性的平衡 6.8 艾滋病病人中HIV-1复制的动力学 6.9 HIV对不同组织和器官系统的影响 6.9.1 淋巴器官 6.9.2 神经系统 6.9.3 胃肠系统 6.9.4 其他器官系统 6.10 HIV与癌症 6.10.1 Kaposi肉瘤 6.10.2 B细胞淋巴瘤 6.10.3 肛门与生殖器癌症 6.11 治疗和预防的前景 6.11.1 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 6.11.2 高活性的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 6.11.3 开发预防性疫苗以预防感染 6.11 展望 7 转化和肿瘤发生 7.1 引言 7.1.1 转化细胞的特性 7.1.2 细胞增殖的调控 7.2 致癌病毒 7.2.1 致癌病毒的发现 7.2.2 转化细胞中的病毒遗传信息 7.2.3 病毒转化基因的起源和本质 7.2.4 病毒转化蛋白的功能 7.3 病毒癌基因产物激活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7.3.1 病毒模拟细胞信号分子 7.3.2 细胞信号转导蛋白表达或活性的改变 7.4 病毒癌基因产物干扰细胞周期调控通路 7.4.1 由Rb蛋白引起的限制点控制的废除 7.4.2 病毒特异性cyclin的生成 7.4.3 cyclin依赖性激酶抑制剂的失活 7.5 转化细胞必定能生长和生存 7.5.1 促分裂信号和促生长信号的整合 7.5.2 转化细胞生存的机制 7.6 癌变所需的转化细胞特性的其他改变 7.6.1 免疫防御的抑制 7.7 人致癌病毒诱导转化和癌变的其他机制 7.7.1 非转导性、复合性致癌性逆转录病毒:具很长潜伏期的肿瘤发生 7.7.2 由肝炎病毒所致的癌变 7.8 展望 8 疫苗 8.1 引言 8.2 疫苗的历史起源 8.2.1 天花病的历史回顾 8.2.2 大规模的接种计划非常有效 8.3 疫苗基础知识 8.3.1 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 8.3.2 疫苗刺激免疫记忆 8.3.3 基本挑战 8.4 制作疫苗的科学与艺术 8.4.1 基本方法 8.5 疫苗技术 8.5.1 大多数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依赖于佐剂的刺激免疫反应 8.5.2 免疫方式 8.5.3 免疫治疗 8.6 艾滋病疫苗的需求 8.6.1 挑战 8.6.2 主要事件 8.7 展望 9 病毒病的防治 9.1 引言 9.1.1 矛盾?如此多的病毒知识,如此少的抗病毒药物 9.1.2 历史背景 9.2 抗病毒化合物的发现 9.2.1 抗病毒药物发现的新词汇 9.2.2 抗病毒化合物的筛选 9.2.3 抗病毒药物设计(designerantivirals)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药物发现 9.2.4 “R”和“D”之间的区别 9.2.5 已获批准的抗病毒药物举例 9.2.6 寻找新的抗病毒药物靶点 9.2.7 抗病毒基因治疗和反式显性抑制剂 9.2.8 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 9.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艾滋病 9.3.1 抗HIV药物举例 9.3.2 治疗持续感染与抗药菌株出现的综合问题 9.3.3 联合治疗 9.3.4 策略性地中断治疗 9.3.5 面临的挑战和得到的教训 9.4 展望 10 病毒的进化和新发病毒 10.1 病毒的进化 10.1.1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 10.1.2 病毒群体是如何进化的? 10.1.3 病毒的起源 10.1.4 自身基本特性既约束病毒进化,同时也驱动其进化 10.2 新发病毒 10.2.1 宿主与病毒相互作用的类型 10.2.2 传入新的宿主:生态中的基本问题 10.2.3 病毒生态位的扩展:自然选择的新发病毒简介 10.2.4 变异、重组以及重排扩大感染宿主范围 10.2.5 有些新发病毒是真正的新病毒 10.2.6 诊断病毒学相应诊断规范的改变 10.3 认识和可能性 10.3.1 传染性病原和公众认知 10.3.2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10.4 展望 附录A 本书讨论的选择的几种动物病毒引起的疾病、流行病学及其致病机制 附录B 特殊感染因子 引言 类病毒 卫星病毒 朊病毒和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 术语 索引 ..更多
推荐图书
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最美的意外
方超编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东亚阳明学
(韩)崔在穆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为自信的自己鼓掌
肖楠编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超级记忆、快速阅读与思维导图训练手册
黄玉强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纯粹理性批判
(德)康德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童梦奇缘涂色书
马中文,赵楠乐子著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青少年启示录(第15卷)
昆明成才之路教育研究院,《青少年启示录》编辑部编
云南大学出版社
返回顶部 用户指南
下载APP
关注我们